Editorial

來⾃山林與光影之間的精靈 — 專訪染織設計師山中彩

Profile

來⾃山林與光影之間的精靈 — 專訪染織設計師山中彩

「藝術的⼒量在於可以傳遞情感和觀點,希望⾃己是⼀個會使⼈有所觸動的創作者。」
在京都宇治的池野⼭上,晨霧低垂,四周環繞著翠綠的⼭巒,攀附的青苔上有⽣⽣不息的⼩草,花香拌入⼟壤的氣味之中,這與⼤⾃然對話的成長⽇常,取代了都市裡由鋼筋⽔泥⽽建的森林,也跨越了體制內朝九晚五的家庭型態,這些都是形成Aya藝術養分的重要沃⼟。
從⼩喜歡畫畫的Aya,出⽣於藝術之家,⽣活中的風景、房屋內外的⽇⽤品,經常不只是賣場裡的量販商品,⽽是出⾃不同藝術家之⼿的創作。因此,從⼤⾃然與⽇常取材,對Aya來說都是再⾃然不過的事情。閒來無事,她會在五顏六⾊的顏料與剪紙中,探索各種圖形聚散的可能,加上⽗⺟耳濡⽬染的影響,Aya在⾼中時期就對未來的創作⼈⽣,有越來越明朗的藍圖。⽗親⾝為⽊雕家,擅長以幾何與立體創作,構建了她對空間及結構的敏銳理解,⽽⺟親則在⽔墨畫中馳騁,將⾊彩的細膩與情感悄然無聲的注入Aya的⼼靈。
「我很喜歡⽗⺟的樣⼦,也希望⾃⼰能成為⼀個⽤雙⼿創造美好的⼈。」Aya翻出她為訪談所準備的作品照片,⼀幅特別的作品在眼前展開,讓⼈⼼⽣柔軟。這是她和爸爸⼀起為⼩時候就讀的幼兒園,重新設計的⼀處複合式空間,巧妙地結合了辦公與休憩的功能。

⽗親負責設計桌椅等家具,這些作品如同⾃然的延續,渾然天成地融入了整體空間;⽽Aya則設計了⾊彩繽紛的窗簾,讓每⼀縷陽光透過落地窗悄然灑入。光影在這片空間裡輕舞,童年的回憶不再靜⽌於過去,⽽是透過新的創作,蘊含著更多的⽣命⼒與情感。
Aya的童年還有⼀段特別的經歷,因為⽗親⼯作的緣故,全家曾移居芬蘭。在那兩年的北歐⽣活中,除了是⽗⺟⾃⼰在藝術領域上的追求,也無形中啟發了Aya對北歐設計中鮮明且活潑風格的熱愛,並融入了她⽇常⽣活的每⼀個⾓落。

「因為北歐的⽣活實在太冷,外出經常不⽅便,⼈們就會更加⽤⼼的設計和佈置家裡的空間。這樣即使不能出⾨遊玩,⼼情也能變得很愉悅。」在談及這段經歷時,Aya指出,除了受到⺟親的影響,她對⾊彩的濃厚興趣與想像也在此期間萌芽。正是因為這個階段,她開始愛上繽紛的印花圖案,對她後來的織品風格產⽣了深刻的影響。
如何做出讓⼈⼼靈富⾜,⼜充滿療癒⼒量的創作,就是Ayaㄧ直放在⼼底的問號,也ㄧ步步帶領她選擇成為⼀位織品創作者。從⼤學到博⼠班的歷練,都可以看⾒Aya擇其所愛,愛其所選的軌跡:從⽇本⾦澤、台灣台南、最後再回到京都就學,這些旅程在染織與纖維應⽤的專業領域中,不斷嘗試與探索突破的可能性。

⽽北歐的⽣活經驗,則引導Aya在化學染的實驗與創作中邁出重要的⼀步,因為化學染更能實現她對飽滿⼜繽紛的⾊彩需求,這是她創作的基點。⾄於在台灣修習研究所的期間,則是打開了她對「植物染」的興趣,讓她深入了解各種植物的染⾊可能。

Aya回憶起當時結識的台灣同學,他們的環保意識都令她印象深刻。⼤家對⼭林與植物總是充滿好奇,學校的課程與實踐也在努⼒幫助每個⼈認知植物與染織之間的關係,像是哪些植物可以提取染汁,以及能變化出什麼樣的顏⾊。在這樣的新視野中,Aya的創作之路打開了獨特的探險:「我和朋友⼀起到魯凱族、阿美族和排灣族的部落裡體驗⽣活,才發現⾃⼰對原住⺠服飾有著深刻的觸動。以往我只覺得要透過染織來畫畫和創作,後來才進⼀步研究,⼈們過去是如何染衣服、設計圖騰,並思考我們為什麼會喜歡這樣的服飾與配件?」原來,切⾝的觀察、對⼈⽂風情和歷史⽂化的感受,才是真正突破創作的關鍵所在。
在研究所期間,Aya曾與服裝設計師沃怡伶共同創辦了「wa.textile」服飾品牌,負責染織設計的她,在不同布料、⾊彩、圖案之間激發出令⼈⼼動的創作,通過品牌的實戰經驗,Aya對衣物結構、穿著舒適度、材質挑選及花樣設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即便後來決定返回京都深造,不得不擱置與品牌的合作,回想起來,這段異鄉求學的歷程仍是她難忘的經驗。

採訪過程中,不僅被Aya⾃幼⾄今孜孜不倦的藝術旅程所打動,也汲取了許多關於染織的專業知識。譬如她在台灣打開對「植物染」的創作⼤⾨後,到了博⼠班期間繼續深化:「我開始好奇要如何把『柿染』的創作可能性最⼤化。」原來透過未成熟的柿⼦砸碎後榨汁,再經過發酵後得到的提取液,並且可以在染織技術上,成為⼀物多⽤的好原料,不但能進入纖維之中改變顏⾊,還可以在外層的質地上發⽣改變,形成類似於⽪⾰感的材質,甚⾄有防菌、防⽔、防蟲的功能,相較其他天然植物擁有多種優勢。

再這樣的基礎之下,「但柿染通常只能提取出咖啡⾊、⿊⾊,因此應⽤多⾒於傳統⼯藝,⽋缺年輕且現代的設計感。因此,我希望突破這⼀限制,創作出更多年輕⼈喜愛的柿染作品。」正是這種⾼度實驗性的嘗試,促成了她與京都絹印⼯廠的合作經驗。經過多次實驗,他們驚喜地發現若在柿⼦染液中添加增稠劑,便能形成適合絹印的糊狀物,接著進⼀步添加紅⾊氧化鐵和靛藍等天然⾊素後,就能實現多⾊柿染絹印布。Aya也正在為這項技術申請專利,希望能夠將這個珍貴的實驗成果分享給更多⼈。
Aya可惜地說:「其實像染織、織品這樣的產業,在⽇本已經逐漸沒落。許多絹印⼯廠沒辦法順利轉型,就算曾經是蓬勃的家族企業,到了第⼆、三代⼿中也無以為繼。」所以像Aya這樣的染織創作者、織品、服裝等設計師,提供更多創意的合作⽅案,無疑是為彼此開拓新局⾯的重要嘗試。

對於保持創作的敏銳和靈感,除了是從⼩的藝術養成之外,也很好奇是不是還有其他動能可以讓熱情源源⽽⽣,她笑著說:「與其只是盤旋於腦海中思索,不如立即動⼿實踐。我喜歡每天畫⼀些⼩插畫,並沒有特定的主題或想法。⾯對紙張,我隨意嘗試拼貼,搭配顏⾊和圖形。有時候會無意間創造出令⼈驚喜的畫⾯,雖然很多時候沒有任何具體結果,但這也沒關係。」
不帶著框架,任由⾃⼰的意識在畫⾯裡展開,也正是創作者無可替代的靈感素材庫。Aya的設計裡除了⽇⽤品,如枕頭、絲⼱、包包、衣物等,更以⾊彩繽紛的⼤型壁掛為⼈所知。但兩者在創作的⼼路歷程上可謂差異極⼤:「雖然壁掛的創作時間很長,就像完成⼀幅畫作般耗時耗⼒,但是成就感也是更富⾜的;⾄於⽇⽤品的設計,則更需要考量到使⽤的友善程度,譬如結構符不符合⼈體⼯學、⾯料最美麗的區塊該如何呈現、甚⾄縫線的⽅式都是重要的細節。」Aya除了對細節的要求,也是⼀個專注整體意象的創作者,她嫻熟地說道:「這更像是⼀個不斷調整視⾓的過程,需要先從整體來思考,再回到細節裡來回修改,最後再回望整體,考量所有細節的和諧度。」
即將卸下學⽣⾝份的她,進入全職創作者的⾓⾊,這並非尋常的上班族⽣活,不穩定的壓⼒在所難免,但這⼀切並未削弱她對染織的熱情。反之,無論是在居家還是商業空間中的壁掛設計,或是繼續開發服飾與配件,她獨樹⼀幟的創作風格相信將陪伴她經歷細⽔長流的創作故事。如同她的本名「⼭中彩」,Aya就像是來⾃⼭林與光影之間的精靈,將驚喜與繽紛帶入每⼀個尋常⼈的⽣活⾓落。
⽂字 / 薇伊
圖片 / ⼭中彩
Continue reading...
訂閱我們的美好生活提案 — 每月編輯部的精選文章 let’s chat! chat!
Nice to meet you!
按下訂閱鍵即代表同意使用者條款與隱私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