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

以手抓食一盤瑪薩拉香料炒飯,一窺古人流傳下來的生命智慧

Column

以手抓食一盤瑪薩拉香料炒飯,一窺古人流傳下來的生命智慧

在印度餐廳裡總會看見印度人用手吃飯,究竟是手抑或餐具好用,除了表面上的評論,亦能從印度古醫學阿育吠陀,窺探以手就食對身、心、靈的益處,用手吃飯可是件不簡單又神聖的事呢!
幾年前居於新加坡時,在餐廳吃飯都會注意到身邊的印度人俐落地用手抓飯,在刻板印象裡總是說,被視為潔淨能碰觸⻝物的是右手,因為左手是在廁所用的。
然而,光是觀察印度人如何以手就⻝,哪幾隻手指頭一起用、哪隻負責推⻝物進嘴裡,以及飯前飯後的淸潔原理、他們心裡所認知的整潔與骯髒等等,就能寫成一篇短篇文章了。
阿育吠陀(Ayurveda)的Ayur 是生命,Veda 則是知識、科學,簡單來說即是古人流傳下來的−生命智慧,一種概括生命所有面貌的生活哲學指標。

在以手就⻝的過程中,可以動用到平常賴以餐具輔⻝而輕忽的觸覺,偕同其他感知一起作用的當下,能讓身體提前知道接下來要進入的⻝物是什麼,因此更能協助消化與代謝功能的運作機制,同時也建立自己與⻝物的關係,不再透過生硬的餐具作為輔助。

而用手吃飯也非印度人專屬,曾經認識的印尼朋友、信奉穆斯林的中東國家、歐美國家、部分非洲居⺠等等,其實連身為台灣人的我們,也是有些特定⻝物只會習慣用手進⻝,總不會拿筷子吃漢堡、拿湯匙吃潤餅,對吧?
而印度香料炒飯 Biryani 是我懷念新加坡印度蔬⻝餐廳 Komala Vilas 時會做的料理,跟咖哩飯一樣,其實香料的選用非常依照個人的喜好,有些人賴以現成瑪薩拉調味粉,而我特別喜歡加入原形香料種籽,在咀嚼破籽時總是能被特殊的香氣所驚豔。
印度瑪薩拉香料炒飯
【約 2⼈份⻝材】
① 印度香米 半杯米兌兩倍水                
② 紅蘿蔔絲 1/5 根                                 
③ ⻑豆 五條                                            
④ 洋蔥 半
⑤ 薑泥/末 10g
⑥ 香菜 一把
⑦ 印度酥油/其他植物油 2 大匙
⑧ 檸檬角 1-2 塊
 
【綜合香料】
① 孜然籽 1 小匙        
② 香菜籽 1 大匙                                    
③ 丁香 5-6 支                                         
④ 薑黃粉 1/4 匙                                      
⑤ 煙燻紅椒粉 1/4 匙
⑥ 月桂葉 3 片
⑦ 肉荳蔻皮 一撮
⑧ 岩鹽 1/2 小匙
⑨ 肉桂棒 1 支
⑩ 黑芥末籽 1/4 小匙 
【作法】
① 將印度香米以一般煮米方式烹煮後備用,若想增添整體米飯香氣,可於鍋內放置一片月桂葉提香。
② ⻑豆切成 3 公分大小,洋蔥、香菜切丁。
③ 將所有香料放置鍋內以乾鍋先炒香後,加入 2 大匙印度酥油或植物油,以小火翻炒約一分鐘。
④ 加入薑泥與其他準備好的蔬菜,當⻑豆與洋蔥、紅蘿蔔絲熟度至 8 成時,加入烹煮好的印度香米。
⑤ 依個人喜好加入新鮮香菜,擠入檸檬汁並嘗試鹹度即完成。
 
Tips:
※ 印度⾹⽶與⼀般⽩⽶的膨脹程度不同,常⾒⾹⽶可膨脹約兩倍。
※ 若不便採買諸多原型⾹料,⾹菜籽與孜然不建議省略,剩下的可以瑪薩拉粉取代,但⾹氣不會那麼鮮明。

用印度香米炒飯口感略微蓬鬆乾爽,很適合搭配濕潤醬料類的配菜,例如咖哩或是我最喜歡的香料燉豆。豆子的選用可以是鷹嘴豆、綠豆仁、扁豆等等,一樣的調味搭配不同的豆子就能有各種風味可以品嚐,這是我很喜歡以香料入菜的原因,總是能在餐桌上拆驚喜包。
香料燉豆
【約 2⼈份⻝材】
① 喜歡的豆子 半杯                                
② 香茅粉 1/2 大匙                                 
③ 孜然籽 1 小匙                                    
④ 薑黃粉 1/4 小匙                                  
⑤ 薑泥/末 10g                                        
⑥ 洋蔥丁 1/4 顆
⑦ 番茄膏/醬 1 小匙
⑧ 印度酥油/其他植物油 2 大匙
⑨ 椰漿 100ml
⑩ 水 500ml
⑪ 岩鹽 1/2 小匙
⑫ 香菜 一把
 
【作法】
① 提前三小時將乾燥豆類浸泡至膨脹。
② 鍋內放入油,將薑泥與洋蔥丁放入以小火炒香,加入孜然籽、香茅粉、薑黃粉、岩鹽炒約 1 分鐘後加入番茄醬稍作拌炒。
③ 將豆子與椰漿放入鍋中炒約 2 分鐘,加入 500ml 的水,轉中大火滾開後,蓋蓋子轉小火燉約 20 分鐘,直至湯汁快收乾。
④ 測試鹹度與豆子的熟度,若還覺得不夠熟,鍋內水份不夠亦可再多加一些水去燉。
⑤ 依個人喜好加入新鮮香菜,嘗試鹹度再灑上椰子碎片即完成。

Tips:
※ 若使⽤整粒鷹嘴⾖,可以將份量調整為⼀杯,烹煮時⽔量是⾖類的 3-5 倍即可。
※ 市售番茄醬通常含有鹽份,要注意鹹度不要過量。
※ 若有椰糖可酌量添加⼀⼩匙,帶出⾖⼦的鮮甜味。
※ 盡量使⽤濃椰漿,才能燉出濃郁⾵味的燉⾖。
阿育吠陀認為,當一個人的消化功能是正常的,代表身體有能力把不好的東⻄排除與代謝,同時也能將需要的養分吸收與轉化。

在現代醫學裡腸胃被視為第二個大腦,與平衡我們身體的賀爾蒙與心理狀態都有密切關係,而來自古印度的智慧,很早就發現照顧好消化功能,很多身心靈的問題都能被大幅改善。

雖然多數時間依然習慣使用餐具輔⻝,但偶爾打破常規創造新的體驗,或許吃飯這件事不再只是進⻝,而是打造一場屬於我們與⻝物之間的秘密約會,也是一件挺浪漫的事。

更有趣的是,聽過一位印度人說過:「無法得知外面餐廳的餐具有沒有洗乾淨,但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手洗的很乾淨呢!」
全文攝影&文字 /  恩|N. 純植餐桌
August 2024
Continue reading...
訂閱我們的美好生活提案 — 每月編輯部的精選文章 let’s chat! chat!
Nice to meet you!
按下訂閱鍵即代表同意使用者條款與隱私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