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

一場隨心而行的流動饗宴 — 專訪巴黎私廚Ching

Profile

一場隨心而行的流動饗宴 — 專訪巴黎私廚Ching

「我所嚮往的廚房不是設備齊全、分工專業、高壓高強度的精緻料理。而是能結合生活情境、不受環境限制,在有限的器具和空間裡,做出讓人感到幸福且療癒的食物。」
12⽉的巴黎,天空多了幾抹灰暗,冷冽的空氣不時竄進行色匆匆的⼈群裡,徐徐合攏的百葉窗背後包裹著無數異鄉人的故事。旅居過各地的Ching,在十多年不斷離巢的光景中,對異動性極⼤的遷徙生活已經熟稔於心。這之中的每⼀個章節,都是由喜歡料理的 心而起頭,每一回尋找新的駐地,能為別⼈好好做頓飯的手藝,成為了旅途中能夠連結 美好緣分的紐帶。
從台北出發,去過了迷⼈的澳洲外島,在塔斯馬尼亞的藍莓農場裡,沒有經歷壓榨勞工的聳動情節,而是與世界各地的旅⼈,在陽光、笑聲下用勞動換來⼀天天的簡單生活, 後來因疫情中斷了出走歐洲的計畫,暫且回到台灣,卻意外開啟了⼀段在澎湖心之嚮往的日子。但即便在心靈富足的外島上,擁有⼀份充實的餐廳工作和愛情的陪伴,那渴望繼續旅⾏的心還是鼓譟著:「外面的世界很大,而我還不甘於停留。」
疫情後的新章節
對於渴望在料理上尋求更大刺激、想像與發揮空間的廚師來說,巴黎似乎成為一個沒有懸念的選擇。剛開始Ching也曾順利的在六、七間餐廳裡試工,體驗過巴黎餐飲業的打工生活,但與理想的旅居狀態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比起在餐廳裡過著雙頭班的日子,30歲的我希望能開始為自己工作。」廚師是個以男性為多數的產業,難以避免的肢體碰撞以及工作環境的悶熱、粗重,都更加促動Ching做出改變。
借助網路的⼒量,在台灣人組成的互助社團裡,Ching將自己的經歷、所學所會、在異地渴望連結的心,透過文字好好的傳遞出去,漣漪也隨之慢慢擴散,從⽽開啟了在巴黎的第一場到府私廚經驗。其實當時的第一個案子就充滿挑戰,因為客戶對蛋奶、堅果、胡椒等食材過敏,因此如何為他們量身打造一頓美好的餐食體驗,需要下不少功夫。
 
「客戶的反饋讓我更加確定自己的喜好與能⼒,對於那些偶爾想來點不同,卻⼜不喜歡穿著正式到餐廳用餐的客⼈來說,到府私廚就是我能勝任且樂在其中的事情。」
「晴式料理」哲學
其實所謂的「晴式料理」就是在餐桌上,不論是菜餚還是氛圍,都持續散發著Ching 所帶來的陽光般的喜悅。「舉辦餐會是我在巴黎與社會互動的⽅式,每一場客人所碰撞出的火花都是完全不同的,有時他們會問我很多問題,也有時候,我喜歡在吧台後方看著他們說說笑笑。」食物終究是一種更容易拉近距離的媒介,有趣或難忘的餐桌故事會不經意地會隨著前菜、主餐和甜點的舞曲,悄然流淌而出。
或許對許多廚師來說,作為美食之都的巴黎是一座料理的⾼塔,但對於Ching,只是建立自己一方之地的所在。雖然不可忽視巴黎生活的辛苦,但許多人⼝中那些會讓人詬病的巴黎缺點,在Ching眼裡有不⼀樣的詮釋。「巴黎和其他大城市不同,是一個富有美感和文化底蘊的城市,能在這裡生活是我的幸運。」每一回去市場,就算沒有方便的汽機車代步,所居之處也沒有電梯,只能扛著大包小包的食材在樓道間裡穿梭,可抬頭⼀望,巴黎那些餘韻猶存的古蹟巷弄,美到無以復加的奧斯曼建築,辛苦的感受就能煙消雲散。
作為⼀位重視生活品味和美感的廚師,能生活在帶著傲氣的巴黎,是Ching的心之所向。還記得那句海明威曾說的:「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場流動的饗宴。」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世上的料理高手太多,我們僅從像「地獄廚房」、「黑白大廚」這樣的實境節目裡就能窺知一二,因此Ching也從不認為自己有特別的天賦。她只是笑著說:「其實我的才能就是很會分⼼,在廚房工作時,可能要同時要兼顧三個爐台、精準記下Chef的指令、注意出餐順序、還要了解外場的狀況,當然我手下煎的那塊牛排絕不能烤焦!」這樣的工作樣態,恰巧能讓Ching展現自己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能⼒,並成為職涯裡的一⼤助力。
 
更讓我驚喜的是,Ching對於傳統法餐並不特別的感興趣:「其實我沒有很喜歡傳統的法式調味,在巴黎真正讓我驚艷的是可以體驗到來⾃世界各地的主廚,如何詮釋充滿創意的『新法式』料理,來到巴黎後的我不停地吸收也不斷地創新,這些都是踏出舒適圈帶來的。」只要足夠喜歡,無論是因為工作,還是單純興趣所好也能離開體制。就算⼯作或休假的日常都高度和料理綁定,只要能繼續做讓人開心的料理,Ching就不覺得厭倦,而巴黎的多元就是⼀座珍貴的靈感泉源。
出走・歸鄉
談及一道能代表自己的料理,Ching不假思索的想到「川椒⽜⾁塔塔」。原本這是一道經典的法國料理,基底由新鮮的⽣⽜⾁、洋蔥、酸瓜、生蛋黃佐上美乃滋和芥末⼦⽽成,⽽Ching加以調整後,融合了濃郁的亞洲風味,像是洋蔥替換成香菜、生蛋黃換成花椒油和辣椒粉,讓整道菜變得更香⿇⼜開胃,甚至不敢吃生食或⽜⾁的人都讚不絕⼝,「如果朋友來吃飯,卻沒有點到這道料理,我也一定會端上餐桌,因為我知道⼤家吃了一定會開⼼。」雖然Ching沒有刻意要迎合亞洲⼈的味蕾,但一位廚師的出生與成長,仍然會不自覺的融進料理的細節之中。
說自己沒有太大的野⼼,可以安於過著小日子的Ching,僅僅去年就勇敢的踏足了30幾個城市,以為這樣經常遷徙的日子會有許多孤獨襲來,可Ching想了好久關於那些旅居途中的孤獨時刻,其實屈指可數,只是感謝的說著,自己生長於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所以不論去哪,即便不需要刻意的練習,也能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給自己。
 
「此心安處,是吾鄉。」這是在一次難忘的餐會裡遇見65歲的台灣阿姨所說, 和一群在巴黎的留學⽣們同桌⽤餐的她有股魔⼒,能讓在場的客⼈靜靜聽她說著自己飄洋過海的經歷私廚的魅⼒便在於此,品嚐料理的同時也會佐上能讓你細細咀嚼的故事。⽽這也成為Ching⼼中的養分,那些曾經在旅途中種下的每一顆種⼦,都逐漸在發芽,「旅⾏時受到了很多⼈的幫助,這樣的感覺很深刻,所以我一直跟自己說:有能力的時候也要帶動這樣好的循環,成為能用料理、空間好好的招待他人的人。」 看來絢爛的巴黎,這場流動的饗宴裡,帶給Ching的或許也會是⼀個心安之處。
⽂字 / 盧薇伊
圖片 / Ching
Continue reading...
訂閱我們的美好生活提案 — 每月編輯部的精選文章 let’s chat! chat!
Nice to meet you!
按下訂閱鍵即代表同意使用者條款與隱私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