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

專訪攝影師 Sofia Alazraki

Profile

專訪攝影師 Sofia Alazraki

那些圓缺的平衡,那些無名的歸屬
穿著珠寶領結的小狗、釘子旁垂著翅膀的蜜蜂與放在八號球邊的烏鴉屍體,圖片下方的說明寫著:「一些工作室中死了的、活著的動物。本次拍攝未租借或殺戮任何動物。」
生命有無的極端赤裸地在畫面上展現,觀看 Sofia Alazraki 的作品時要麼渾身沸騰,要麼被壓抑籠罩。問她為何選這些為主題,她說:「即使是被丟棄的事物,也擁有蛻變的可能。」
極與極的對比
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長大,濃烈飽滿的色彩填滿了 Sofia 的童年,小時的她如這座城市一樣鮮明活力,對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充滿好奇,極力探索周遭的藝術世界,嘗試不同的創作形式。這座城市富有滿滿的創造力與可能性,生命的精緻與粗獷、優雅與野性在此共同存在。
 
在城市個性的薰陶下,Sofia 自小就對報紙上刊登的訃聞和色情廣告深感興趣,她會在書報刊旁翻開報紙,研讀那些花花綠綠的廣告,生活的婚喪喜慶對她而言有著同等的重量。而又因為母親職業為精神分析師(psychoanalysist),關於性與死亡的議題從未在家中談話裡缺席,這些主題也成為現在反覆出現在她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 In collaboration with Barbara Sanchez Kane for W magazine

由於母親是心理學家,德勒茲的「形上學」與「認知論」也深深影響了 Sofia 觀看事物的角度。比起直接判斷事情的好與壞,她更關注每件事的差異與細節,跳脫框架限制的價值思考——於是那些乍看之下了無生氣的物品,在她的詮釋下有了重生的可能。
當配角成為主角
像個充滿好奇的旅人,在日常生活中獵豔作品主題,那些破碎、微小的物件在 Sofia 的鏡頭下搖身一變,成為畫面的主角。如同扮家家酒一般,它們在畫面中都有著自己的角色使命,在反覆的遊戲與擺弄中重新敘事。對 Sofia 而言,「它們是情書,是精神分析的對話,是冥想,是狂歡。」
 
舉例而言,在拍攝這些「功能失調」(dysfunctional)的畫面時,Sofia 會把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物以珠寶的型態展現,也會用柔和的光線修飾那些廢棄之物——漠然與熱情的對比顛覆世俗價值觀,營造出空虛的感受,也狠狠撕開那些生活中被我們極力隱藏、隱隱脈動的不安和痛苦。
在如此的創作中,如何平衡外在與內裡、黑暗與光明、理論與實踐成了 Sofia 日復一日探討的問題。大學研讀藝術史的她選擇遠離其他過多的視覺影像,比起從社交軟體上找創意,她喜歡從五金行、宗教讀物、自助書籍與詩歌中汲取靈感。Sofia 分享道,「平常我也會聽 528 赫茲的白噪音、環境音以及鼓與貝斯的音樂。我的作品就是這些元素的混合。」
品牌宣傳與個人特色的交點
除了充滿個人風格的攝影作品外,Sofia 也時常為時尚品牌如 Loewe、Jacquemus 等拍攝。碎紙機下的包包、透過機械操動的毛靴、碎蛋殼中的戒指⋯⋯用破碎的材料與冷漠的風格平衡時尚物件、奢侈品的精美,Sofia 在商業拍攝時既為品牌宣傳產品,也在這之中加入專屬她的色彩。
「我很清楚我的任務是幫助銷售產品、打造有趣的場景,而個人創作則允許我更深入探索存在主義與內省思考。在為品牌拍攝時,我會完全沉浸在每個品牌的美學之中,並在其中注入我的個人視角。」Sofia 道,「許多品牌希望我能複製過往的作品,但這是我首先會拒絕的事情——我絕不重複。每一次合作都是一個全新的過程,一起尋找品牌特色與我的視覺語言的交叉點。」
對 Sofia 而言,攝影如同繪畫一樣——向內,是自我的探尋;向外,是風格的展現。對於生和死的疑惑,對於物品價值的衡量,在攝影中,她透過廣告的方式來反諷,展示那些無法被購買的價值。
 
「畢竟,沒有人真的想要一個破碎的東西。」
文字 / 胡庭箴
圖片 / Sofia Alazraki
Continue reading...
訂閱我們的美好生活提案 — 每月編輯部的精選文章 let’s chat! chat!
Nice to meet you!
按下訂閱鍵即代表同意使用者條款與隱私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