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

Ring Ring Gallery 《Chapter 0 : Birthday》展前聯訪 EP1

Profile

Ring Ring Gallery 《Chapter 0 : Birthday》展前聯訪 EP1

KEW. x 島上花事 x 常芷
「從無到有,再從有回到無的循環,會是一個怎麼樣的故事?」這個提問,成為 Ring Ring 零零 的起點,也開啟了木介生活 Mujie Living Chat! Chat! 實體化的序曲。今年八月,Ring Ring Gallery 將在台南迎來首展《Chapter 0:Birthday》,邀請九位創作者以「循環」與「誕生」為題,分享他們的創作歷程與生活感知——那些關於重新開始、再次出發的時刻,不見得明確,卻總會在生命裡悄悄浮現。
有時是一次轉職、一次搬遷,有時則是一個念頭、一場療癒的散步。我們首先走進三位創作者的故事,從靈感如何發芽、記憶與物件如何被轉化,來回應「誕生」與「循環」的命題——看見她們如何在反覆回望中,走出屬於自己的軌跡。
Q

這次展覽以「誕生」為名,對你而言,創作或生活中曾經有過哪一刻,像是一種重生或再啟的生日?

A

KEW. - Ying:這很直覺地讓我想到品牌 KEW. 的由來。那時我在倫敦念碩士,住的地方剛好離 Kew Garden 很近,所以經常一個人到那裡散步、找靈感。那座植物園對我來說,就像是創作的棲息地,一個可以讓我停下腳步、安靜下來,重新感受靈感流動的地方。雖然品牌真正成立是在回到台灣後,但「Kew.」這個詞早已留在我心裡,我總會想起那座充滿森林氣息的公園,以及它帶給我的療癒感。也因此,在命名品牌時,我很自然地選擇了這個名字,將它作為創作的起點。

每當開始設計新的一季,也都有一種重新開始的感覺,像是再一次的「誕生」。雖然服裝設計一般分為春夏與秋冬兩個系列,但我會把整年度當作一個整體來規劃,讓兩季之間可以彼此呼應,除了主題之外,包含印花、手法、輪廓等也會相互連結。我覺得這樣的節奏,讓創作變成一種不斷回到起點、又持續推進的循環。
島上花事 - 致璇:對我來說,「誕生」並不是一個明確的起點,比較像是經驗與感受的總和,經過時間的沉澱與成熟,慢慢形成的一種現象。我原本從事朝九晚五的白領工作,後來離開職場、轉職成為花藝師,對我而言是一次重生,甚至是一場第二人生的開始。在台北的時候,品牌以工作室形式運營,承接活動佈置、品牌合作與各式專案。來到高雄後,則開始經營實體空間,以教學為主軸,進一步調整自己的生活與創作節奏。這樣的變化,不只是地理位置的轉換,更像是整個人生節奏的重啟。
實體空間從臨時駐村到長期進駐,期間園區歷經多次整修,甚至曾停業將近一年,我都將這些經歷視為新的「誕生」——一種被迫停下、重新出發的契機。我覺得自己進入了一個「誕生、成長、循環、再生」的狀態,是不斷滾動、持續調整的生活節奏。每當感到疲憊或沮喪,這個循環就會促使我反思:我為什麼選擇花藝?我想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這些回望讓我更確定:「花,是我真正熱愛的事物,而我追求的,是一種有彈性、具有自我價值的生活實踐。」
常芷:第一個念頭其實是「輪迴」——可能有點抽象,但對我來說,肉體一直在以一種細微而緩慢的方式逐漸消失,但我的心念依然存在。隨著時間與經驗的累積、沉澱,不斷地更新與成長:「一個往結束走,而一個往起點走,那會重疊嗎?」我感覺是會的!有身體才可以思考,而思考也是依賴著身體的飽足才能生長出來,所以每一次臨時萌發的念頭出現時,我都覺得好珍貴喔!
 
我特別珍惜那些印象模糊的記憶碎片。過去沒有隨手記錄的習慣,所以當類似的感覺再次出現時——像是剛起床聞到的花草香氣、今天的天氣、或親人來電的聲音⋯⋯這些時刻都會讓我想把記憶中的碎片組織起來、描繪下來。通常是從一個模糊的畫面出發,邊畫邊繞,再加入想像與當下的情緒,有時像是在下結論,有時只是腦海裡的一場散步——但這些過程就像植物一樣,慢慢生長,朝著光前進。那些畫面彷彿又重新活了一次,這樣的沈澱、組織與交會,對我來說,又是一場全新的旅程。
創作的開始,有時來自一次內在的轉變,有時則藏在舊物重現的瞬間。當記憶被重新喚起,物件也得以轉化,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延續。接下來,我們從「誕生」走向「重生」,聽她們談談那些與舊物相遇與再造的時刻。
Q

創作過程中,是否曾有過某些舊物、記憶、素材,被你重新使用、轉化為新的形式?你怎麼看待「舊物新生」這件事?

A

KEW. - Ying:我其實滿喜歡老件,雖然沒有直接把物件拿來創作,但我一直覺得,設計本就是從過去的文化和記憶中延伸出來的。對我來說,「舊物新生」的「新」,不一定指形式上的更新,有時是精神上的重新整理。就像KEW.一直都有與調香師合作,每一次出貨時,都會在袋上噴上香氣,那個味道對我來說像是一種很幽微的印記。我希望當客人打開包裝的那一刻,能感受到一種回到 Kew Garden 的森林感,像是開啟了一個私密且安靜的場域。

物件能被反覆使用的次數與時間長度,是我認為的「永續」,將這個概念內化進創作裡,例如在選布料時,思考它是否適合長久保存與反覆穿著;之前也曾有客人將婚禮穿過的長禮服,帶回來修改成適合在日常穿著的樣子。我認為真正的永續,是透過好的工藝來實踐,比起是否為永續材料,我更在意的是,這件衣服能否繼續被使用,能否陪伴一個人久一點。




島上花事 - 致璇:「舊物新生」這個概念,其實一直貫穿在我的創作裡。我非常喜歡老件,像高雄駁二的空間就是一座台糖的老倉庫,空間裡也收藏了許多古道具,包括歐洲的老桌子、台灣的老椅、舊燈具等等。這些老物件帶著時間的痕跡、風土的記憶,與人文緊密連結,在這樣的空間裡生活與創作,能帶給我許多靈感。
 
搬到高雄後,我開始投入《工藝與花》計畫,將油紙傘工藝、匠人手製的亞鉛物件、苗栗的藺草編織、藍染等技藝,結合花藝開展出一系列工作坊。當傳統工藝以不同形式被重新詮釋時,「舊藝新生」便不只是資源再利用,而是一種記憶的再現,將人、土地與工藝的記憶串連起來,並透過花藝再次被看見與傳遞。
常芷:我翻出剛出社會時留下來的圖紙和顏料,也找出很多以前的創作。那時候的創作方式和現在完全不同——當時我很在乎細節的處理,專注力全都放在如何描繪出一個像繪本般的場景,明明想像力天馬行空,卻又會鑽牛角尖地處理某些小細節。
 
但經過這幾年,我重新拾起創作的方式變成了拼貼,我更在意物品帶來的時間感與故事性,喜歡根據物件的情境與狀態創作。拼貼時我全憑直覺,粗糙而大方地保留當下的感受。雖然和以前的作法相反,但某種程度上也像是另一種重疊,也許哪一天又會回到過去的創作方式,誰知道呢?
 
這次的創作過程其實有點緊張,像在黑暗中慢慢摸索,不知道會走向哪裡。剪下去那一刀就回不了頭了!但也因此,內心突然感到一種自由。我試著用新的方式看待物件的擺放,粗糙的質感也很好,就像小孩一樣,靠直覺創作、不修正、不回頭,多了一些對自己的信任與責任。所以如果要說「舊物新生」,那個「舊物」也許就是我自己吧,這是一場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
參展品牌&圖片來源 / KEW. 島上花事常芷
文字 / 薇伊
Continue reading...
訂閱我們的美好生活提案 — 每月編輯部的精選文章 let’s chat! chat!
Nice to meet you!
按下訂閱鍵即代表同意使用者條款與隱私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