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

專訪設計師 Yoyo Chien

Profile

專訪設計師 Yoyo Chien

從平面到木作,找到自己的設計脈絡
Yoyo 接下來要回台灣了。
美國七年、義大利與瑞士三年,在國外度過的日子幾乎佔據了 Yoyo 人生的三分之一。這次回台就不只是短暫休憩了,而是將工作重心整個從歐洲搬回台灣。
 
「有夠緊張。」她說。
螺絲釘的逃出
如今主要從事家具設計的 Yoyo,最一開始其實是平面設計出身。在紐約 School of Visual Arts 就讀平面設計的她,畢業後也順理成章地留在美國工作。她先是在紐約的新當代美術館(The New Museum)工作,協助設計展覽海報與文宣;後又自東岸轉戰西岸,到洛杉磯擔任美術總監(art director)策劃活動;最後再回到紐約,為餐廳、飯店、保養品等設計視覺。
但種種經歷細數下來,卻沒有什麼創作的實感,「那時我隸屬在公司底下,剛好負責這些項目,所以我其實只是一個螺絲釘。」
 
一個螺絲釘要做的,就是完成公司指派的任務、順應客戶提出的需求。產品圖像為何擺在那?字體線條又為何要加粗?——這些設計背後的探問似乎失去了意義,「美」在此已逐漸生成模板。後來遇到疫情,Yoyo 從美國辭職回台。在這段全世界都被迫暫停的時間,她才將自己的內心抽絲剝繭,瞭解自己的想要與不想要,「在美國我完全沒有停下來過,要賺錢也要生活,有很多事情是不得不做的。」
 
正視內心的渴望後,她想起,自己其實很喜歡做手工。於是她果斷申請了遠在瑞士的研究所,動身前往毫不熟悉的國家,投入未曾碰觸的領域。
就這麼將技能打掉重練會不甘心嗎?Yoyo 大嘆,「完全不會,天哪,我太快樂了!」

在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被丟到歐洲法語地區,雖然陌生,卻讓她像塊海綿般不斷吸收新知。她踏上了探索不同材料的旅程,從一開始的鐵,到現在的木,逐漸摸出屬於自己的那個材質,「我覺得木頭是個很有趣的材料,雖然它隨處可見,但每塊木頭的紋路都不一樣,所以做出來的東西無論如何都是獨一無二的。跟陶瓷和鐵在完成前都還能重來的特性不一樣,木頭一旦切了就是切了,是一個滿有挑戰性的材料。」

沒有了返回鍵,她更謹慎地檢視落下的每一刀。
平面與立體的界線
雖然從平面轉換到家具設計,但Yoyo 創作的邏輯始終如一,只是將構圖軟體中的線條和圖形,打造為現實中的立體物件。比如去年,Yoyo 設計了一款座椅「Connexion」,使用傳統家具和建築中常見的十字交叉結構製成,不需釘子與螺絲便能將一片片木材榫接成足以支撐重量的椅座。 
坐墊則以「a painting you can sit on」(可以坐的畫)發想,將原本為作畫用的「苧麻布料」做成椅墊,「苧麻布料越使用越軟的特性可以很好地被利用在家具上,編織法的不同也會影響布料的縫隙與觸感,很特別。」
而也正是因為她擅長將幾何概念運用到立體設計,所以 Yoyo 的許多作品乍看之下都充滿童趣,像積木一樣色彩分明、形狀工整,「我覺得我有點強迫症,我會希望東西是對稱的。若把每件物品都簡化的話,就會是圓形、正方形、長方形這種幾何圖形。」
這種「強迫症」沒有好或不好,但她也正在努力突破。在最近的新計劃「Trace Collection」中,Yoyo 在木頭上挑戰了自己對於對稱的執念。她先在紙上用最慢的速度畫線,再將這些彎彎曲曲的線條轉移到木板挖空,最後覆蓋於鏡子上,「做成鏡子有點像是對自己的反射,我想努力把這個框架擺脫掉。」 
今年夏天,她和在米蘭工作室的另一位合夥人一起購入了 16 個普通的帆布袋,將它們拆解後重新縫製,翻完包包的花樣。完成後的作品每個都不完美也不對稱,不僅線條的長短沒有依據,線頭甚至還時不時露出。但這看似雜亂無章的作品背後,是她在創作上的新嘗試。而這是 Yoyo 回台前的最後一個作品。
創作裡的為什麼
聊天時她說道,「我們家有一個算命師,他幾乎掌控了我人生的一切。」
 
掌控到什麼程度?當年她原本想去英國讀大學,算命師斷言她去英國會有殺身之禍,於是她轉而選擇了美國;申請研究所時,即便心中的第一志願是丹麥,卻因算命師卻說去瑞士對事業會更有幫助,便前往了瑞士就讀。
 
「我本來不信邪的。」但沒想到這成為她人生最重要的轉折之一。
 
在瑞士,比起對於「美」的盲目追求,她花了更多時間學習反思創作的原因,重新審視每個作品的脈絡和意圖。到那後,她的第一件作品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製作,只為了梳理其中所有敘事。「那裡每個人都在問我:你的故事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作品為什麼要這樣呈現?很多東西看起來很簡單,但如果故事不清楚、邏輯不完整,很難對自己交代。」
這一路下來,最大的改變,便是學會了對自己交代。Yoyo 總說她只是順著時間做想做的事而已,但每階段似乎都有不一樣的驚喜。那麼,這次回台灣,她又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呢?或許連那個掌控了她人生的算命師也不知道。
圖片來源 / Yoyo
文字 / 胡庭箴
Continue reading...
訂閱我們的美好生活提案 — 每月編輯部的精選文章 let’s chat! chat!
Nice to meet you!
按下訂閱鍵即代表同意使用者條款與隱私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