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歷史與文化既視感,舞蹈中的戰爭與和平—Akram Khan

2021.10
Artist
歷史與文化既視感,舞蹈中的戰爭與和平—Akram Khan
阿喀朗・汗(Akram Khan)孟加拉裔,在英國長大的當代舞蹈家,因身份游移在主流與非主流地域間,自小就產生自我與文化認同上的衝擊與矛盾。
只有當我是藝術家時,才不會覺得自己受排擠。 — Akram Khan
Akram七歲時母親帶他跟隨印度卡達克(Kathak)舞蹈大師斯里・普拉塔波・帕沃(Sri Pratap Pawar)學習傳統印度舞蹈。卡達克(Kathak)字源即是故事和說書人,為北印度的傳統古典舞,常用來訴說神話與故事。舞蹈風格以「緩慢」開啟序幕,「瞬間停格」作為結束,舞者的腳踝會繫著長串的鈴鐺,隨著肢體動作的旋轉與步伐,搭配吟誦的音樂,發出清脆的聲響。
Akram以傳統文化作為基底,試圖用Kathak的美學來詮釋生活理解與觀點,更在英國學習各種派別的現代舞技巧後,將自我身份與文化的差異、東西方傳統舞蹈的特質轉化為獨樹一幟的風格,震驚舞蹈劇場界。
 
生命經驗與文化混雜在Akram身上發酵,相較於舞蹈給人的抽象感,他更傾向於說一個故事,使他成為當今舞蹈劇場中具代表性的說書人,一個人站在舞臺上,所有場景、音樂、多媒體科技透過他的詮釋,契合萬分。
《靈知》(Gnosis)
靈知取材自印度史詩《摩訶婆羅達》,王后追隨失明的丈夫,終身矇眼,探討人類內在之眼如何超脫肉眼所見。此作跨越國界,曾與臺灣舞蹈家許芳宜合作,傳統Kathak的技巧在Akram身上展露無遺,巧妙運用似蘇菲舞的極速旋轉,搭配許芳宜渾厚的Martha Graham技巧底蘊,以手勢擊空無的鼓,陣陣敲打觀者的心。身為一個跳Kathak的回教徒,Akram非常注重靈性,他不採取芭蕾、歌舞劇式的闡釋方法,而是透過最傳統的形式,重複堆疊出不凡的舞蹈藝術。
《源》(Desh)
Desh 在孟加拉文中意指家園或國家,此作品被譽為「少年pi的奇幻漂流舞蹈版」。
Akram是一個文化混雜的綜合體,他透過創作來進行自我認同,攜著團隊到孟加拉取材,與當地的民眾一同生活,紀錄當地情況,在過程中遇見許多價值觀的矛盾與衝撞,醞釀出80分鐘的獨舞。
Akram獨自一人就能撐起整個舞臺,頭上滑稽的奇異筆畫臉,用頭頂朝著觀眾千篇一律的說著話;新媒體影像中的大象與他互動;客服專線的聲音道出全球化的統一與危機;對比性強大的座椅暗喻成人與兒童的分別,說他是當今最會用身體說故事的人,無庸置疑,他的存在讓現場所有燈光、音樂、道具與背景,與他合而為一,舞臺技術彷彿為他而生。
《陌生人》XENOS
陌生人是Akram生涯最後一支獨舞,舞臺上僅有一個陡斜的坡道,樂師在昏暗的燈光下演奏傳統音樂,當Akram出現時,他身上的腳鈴成為子彈,繩索是電纜線,留聲機是敵軍探照燈,獨自一人訴說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種種,整個劇場成為殘破,令人不勝唏噓的戰壕,殘暴又美麗,悲痛又發人省思。
Akram不做觀眾已經熟悉的事情,他認為處理陌生與神秘的題材,才是當代藝術的精要,他將自身混雜的身份與困惑作為起點,使傳統與當代交織相融,他認為編舞就是在跟困惑對話,同時也處理身體中的記憶,藉由舞作中的一貫性,剖析人生經驗與文化差異,利用舞蹈與劇場尋找大眾能夠同享的一致。
全文圖片來源 / Akram Khan Company WebsiteFacebookInstagram
Continue reading...
訂閱我們的美好生活提案 — 每月編輯部的精選文章 let’s chat! chat!
Nice to meet you!
按下訂閱鍵即代表同意使用者條款與隱私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