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禁忌狂歡曲,荒誕稜鏡折射出的文化靈光—張徐展

2022.11
Artist
禁忌狂歡曲,荒誕稜鏡折射出的文化靈光—張徐展
傍晚在黃昏市場,一隻老鼠竄進了水溝,嚇著提菜的民眾;今早昏沉騎車上班,不小心壓到了一隻還鼓鼓的老鼠。這是不是我們的日常?也是小動物生存的無常! 日常與無常如何並存?就用藝術家張徐展的生命經驗與藝術創作來一探究竟。
張徐展,影像裝置、擴延電影與實驗電影藝術家,是新莊「新興糊紙店」第四代。臺灣民間習俗,為了讓逝者在極樂世界可以有好的生活,會在葬禮中焚燒紙紮豪宅、僕人給逝者,因此「糊紙」在臺灣民眾的印象中是帶有禁忌色彩的一項技藝。
自小跟著家業製作靈厝與紙糊神獸,浸潤在傳統民俗技藝與大眾禁忌裡,張徐展的日常就是看見各種無常,再用細膩的創作轉化生命經驗中看見的各種生存通則。
靈靈壹 《房間》—超渡自己與過去
他的房間裡的時常堆著紙紮人偶,張徐展說:「他們不被需要時,像是躲在洞穴,也像是一種文化自卑感,我看待紙紮更像是看到我們如何生存在世界上。」猶如紙紮藝術在臺灣社會式微,像是社會底層小人物,也像是小動物努力在大環境中生存,卻屢屢不如意。
直到紙紮靈厝被西方藝術家看見,驚訝地問:「這麼美麗的藝術品要拿去燒?」而被邀請到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展覽,金童玉女與紙紮樓房在國際大放異彩的同時,張徐展開始思考如何運用自己的創作融合原生家庭的文化,開展紙人系列的作品,《房間》即是用iphone錄下自己吟唱的旋律,用作品超渡自己與過去的開端。
靈靈肆 《Si So Mi》—死亡同樂會的黑色幽默
張徐展曾在家附近看到一隻無人處理的死老鼠,每天在路面上越來越扁,像是上班族不想上班,攤著的樣子,藉由死老鼠的形象討論人的生存,創作了《Si So Mi》錄像。
《Si So Mi》是臺灣的喪葬樂曲,以一首歌的時間讓錄像中的死老鼠們回顧自己的一生。他說:「老鼠死掉的屍體,很像遊戲,角色死掉了,身體還在原地,想著牠什麼時候才能登出?」
《Si So Mi》中的小老鼠跳著怪奇的舞蹈,相互圍繞回顧死前的一生,手上拉著自己的腸子,跳著彩帶舞。張徐展說:「我用老鼠溺水的樣子編成舞蹈,或是他們死掉時五臟六腑都跑出來了,我就把五臟六腑變成彩帶,老鼠的動作就是從各種死亡事故編出來的。 」

▼Si So Mi舞蹈分鏡,關於老鼠在城市生存的五個事件所編創之動作譜 
《複眼叢林》—多重窺視生存的流動與通則
《複眼叢林》是張徐展2018年開始發展的「動物故事系列」,2022年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時包含了動畫、錄像裝置、紙偶裝置以及複合媒材等不同類型作品呈現,走進美術館看見碎了一地的鏡面之後,就展開強大的敘事,折射出我們對自身生命的反思。
觀眾在展覽中能以蒼蠅複眼的視角,穿梭在這片小動物生存的廣場中,不時會在枝枒茂密的葉叢裡發現一支動物樂隊,宛如臺灣民間廟會排場的陣勢,寧靜佇立卻在觀者的耳朵裡響起隆隆鼓聲,鏗鏘樂音。 
張徐展說《動物故事系列》的逐格動畫,他拍了三年,運氣好的話一天可以拍五秒,運氣不好的話一天只能拍一格,一秒是十二格畫面,整部片有十六分鐘。在紙敷空間中播映的《熱帶複眼》以東南亞民間故事中的小動物「鼠鹿」為主角,採馬來文化著名的「鼠鹿過河」為文本,將小動物在世界鬥智生存的樣態透過逐格錄像表露無遺。
特別令人驚豔的是在外來文本的敘事中,看見了許多臺灣在地的元素,像是鼠鹿皮囊下是個紙紮人,同時也像是陣頭中舞龍舞獅的扮相;鼠鹿以左右搖擺的肢體切換成各種不同樣貌的小動物形象,像極了車鼓陣的動作;面臨危險時,叢林中有一群小動物樂手擊鼓,紅色的涼傘旋轉,我們從中看見生存在各國文本中其實有通透性。 
故事的最後,主角碎了一地,碎裂的聲音,讓整個展間瀰漫著濃濃的哀愁,張徐展用在地美學、黑色幽默把生存議題攤在大眾面前,死亡與生存在藝術的詮釋下變成一場美麗的無聲研討會。正在逝去的靈魂、傳統文化與技藝碎片般的灑在大眾的日常中,你是否看到他們折射出的光?讓我們也幽默的拾起碎片討論與面對吧!
全文圖片來源 / 張徐展instagram 
Continue reading...
訂閱我們的美好生活提案 — 每月編輯部的精選文章 let’s chat! chat!
Nice to meet you!
按下訂閱鍵即代表同意使用者條款與隱私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