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用鏡框舞臺映照人生,劇場達文西的當眾孤獨 — Robert Lepage

2023.09
Artist
用鏡框舞臺映照人生,劇場達文西的當眾孤獨 — Robert Lepage
他曾說:「劇場的存活需要依賴對新科技與語言的擁抱。」
劇場活動自古希臘一直延續至今,世界瞬息萬變,劇場如何跟不同時代的人類共生?
他是加拿大國際級導演,被譽為「劇場巫師」與「劇場達文西」,具有電影導演、劇作家、演員與編舞者等多重身份的Robert Lepage,用劇場這樣告訴我們。
 
Robert Lepage近期最受矚目的作品即是今年初來臺演出的《庫維爾1975:青春浪潮》,一演則在藝文界掀起熱議。
Robert Lepage 的作品都跟記憶有關,有強烈的自傳色彩,劇名中的庫維爾(Courville)位於北美洲最高的瀑布上方,也是他的家鄉,後來被波泊(Beauport)市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城市,後因政治問題又被回歸,現已消聲匿跡被併入魁北克市,不復存在。
《庫維爾1975:青春浪潮》由Robert Lepage與其1994年成立的跨域創作團體「機器神」(Ex-Machina)共同製作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舞臺佈景,在劇場如黑盒子的空間中,再置放一個發生於庫維爾故事的盒子,這個舞臺佈景是一種座吊橋式雙層舞臺機關,有時可以呈現樓上,有時可以呈現地下室等多種場景。
在緊湊的劇情發展中,這個舞臺裝置變化萬千,像是霍爾的移動城堡,也像是日本超級變變變的各種佈景,每一次換景都令人屏息。據說Robert Lepage排練時,製作團隊也在場,一邊排戲一邊修改裝置,一有新靈感,就會停下來,讓製作團隊調整與重修,因此練就絕佳的換景默契,每分每秒都精準。
說到這邊,大家有沒有發現,舞臺上的表演者不太一樣?沒錯,這齣劇由人偶擔任主角,演出剛滿17歲的西蒙。
 
除了在藝術創作上具有斜槓身份外,他的家鄉加拿大魁北克也因為政治背景具有矛盾性,除此之外,Robert Lepage也在成長過程中意識到情感與性格的雙重性,而這些政治與人格的多重也反映在他的創作之中。
 
這些人偶是受日本文樂(人形淨琉璃)的啟發,文樂需要三個人來操控,除了主操控師可以露臉之外,其他兩人需要蒙面操縱,深受東方表演藝術吸引的他,在作品中時常將東西方表演融合,會同時看見高科技,也會看見古典表演的技巧。 
而為什麼要以人偶來表現17歲的西蒙?青少年在青春期間會有的煎熬與疑惑;情慾與尷尬,如劇中西蒙遇到自我認同、性與愛的糾結,若以成人演出難免會與青少年還未成熟的行為舉止相去甚遠,若找青少年演員又難以在舞臺上展現肉體的觸摸等情節,這時後人偶就成為一個非常中性的表演媒材,能在這齣劇中創造更多的可能。
劇中唯一的真人演員,從劇初就用身上的橘色囚服暗示了西蒙在青春期中如哈姆雷特般壯烈的弒殺情節,真人演員有時是主角,有時是操偶師,有時再戴上一個擬真的頭套成為了西蒙的爸爸,所有在臺上的人事物都具有多重性,讓觀者看見一件事的多面。
在Robert Lepage的作品中,我們看見沒有布幕遮蔽的舞臺,上下換景,鏡框舞臺像鏡面一樣與觀者對映,讓眾人朝向西蒙凝聚,用小人物折射出大體悟。
 
Robert Lepage用卓越的藝術才華調度出他的記憶碎片,也用劇場高科技技術調度出觀者在生命中與西蒙的共鳴,談論青少年的劇作不多,擁抱著跨越文化的劇場語言與科技,他揭發著人類難以言語的情感與折磨,透過孤獨的角色,在舞臺上solo。
圖片來源 / 《庫維爾1975:青春浪潮》劇照
文字 / Menger
Continue reading...
訂閱我們的美好生活提案 — 每月編輯部的精選文章 let’s chat! chat!
Nice to meet you!
按下訂閱鍵即代表同意使用者條款與隱私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