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綠意共存的家與建築工作室

2024.09
Queensland, Australia, 4,095 miles from Taiwan
綠意共存的家與建築工作室
建築師自宅兼辦公場域既要維持私密性,同時要有適當的公共交流環境,是設計的一大難題,而澳洲建築師夫婦Zuzana和Nicholas這次所面臨的挑戰不僅如此,超過百年的屋齡且原始屋況條件不佳、還要容納一家四口使用,最終他們將老屋轉化為多功能住宅,靈活運用有限空間,達成住宅和工作平衡之外,更實現與環境的和諧互動。
留下寬敞後院,工作室如涼爽洞穴般
這棟老屋座落於澳洲昆士蘭Red Hill,原本是工人小屋,即便因為地形的關係,讓街道上的土地有點塌陷,但夫妻倆認為老屋下層的結構反而有利於規劃成建築工作室,再加上街角街區特色,既有潛力也富有挑戰性。 
為了創造靈活的多功能空間,同時讓工作與生活共存、互不干擾,Zuzana和Nicholas大幅度調整使用格局,首先將下層變更為工作室,且可直接通往小街、與街道保持互動,便利於接待業主。 
除此之外,刻意保留寬敞的後院,並藉由大型滑動玻璃門與花園連結,當滑動門開啟時,工作室有如延伸至花園的「半戶外」空間,不僅增添自然光線,工作環境可享受綠意景觀,更為舒適宜人。材料運用上,偏向功能與耐用性,以混凝土和鍍鋅鋼板建構出簡約與實用的工作氛圍,樓梯上裝設的鋼板亦可反射自然光。
重新佈局引入光線綠意,溫暖舒適的生活空間
另外上層則為家庭生活空間,由於過去格局房間相對較小、封閉且光線不足,夫妻倆決定將起居室和臥室交換位置,讓更重要的起居室、餐廳和廚房移至北側邊緣,利用更多的陽光照射,提升室內亮度和通風效果,其中起居空間重新設計為開放式動線,使房間之間的流動性更強。 
此外,將臥室挪移到房子的南側,避開直射陽光,在炎熱的氣候仍可感受涼爽的舒適感,一方面也保留原本小屋的木質結構,選用澳洲本土的硬木來改造起居室和臥室,延續過去的歷史風格,也增添溫暖質感。 
不僅如此,用餐空間更是規劃在可俯瞰花園的位置,平常可從鍍鋅鋼網陽台欣賞自然綠意,一旦氣候不佳,房子外部設置了可滑動的牆,關閉後就會和白色木質覆層融為一體,可適合遮擋私密性。 
而原本狹小難以使用的浴室,經過重新配置於上樓後的右側,三分離式的衛浴功能設計,一家四口使用也互不衝突,同時更兼具隔間的作用。Zuzana和Nicholas成功地將歷史悠久的房子轉化為一個現代且靈活的多功能住宅,充分發揮空間的潛力,為家庭和工作帶來全新的可能性​。
Continue reading...
訂閱我們的美好生活提案 — 每月編輯部的精選文章 let’s chat! chat!
Nice to meet you!
按下訂閱鍵即代表同意使用者條款與隱私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