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

專訪藝術家范喬斯 — 藝術家與甜點師,關於身份的探詢

Profile

專訪藝術家范喬斯 — 藝術家與甜點師,關於身份的探詢

一切都從爸爸搬回來的那個烤箱開始
九月的台北明媚愜意,鬆軟閒適的空氣與仍舊刺眼的陽光,瞇起眼睛,細小的粉塵猶如星點般閃爍。范喬斯匆匆來到相約的咖啡廳,氣喘吁吁地說著:「剛剛路上火災又塞車,我心想,完蛋了啦!要遲到了!」活潑生動的神情真誠炙熱,為這夏末初秋的下午更添幾分活力。
擅長以刺繡、攝影等複合媒材創作的范喬斯,今(2024)年八月與美國陶藝家保羅.麥隆尼(Paul Maloney)、藝術家派翠克.威金斯(Patrick Wilkins)一起於「瞧瞧藝術」舉辦三人聯展《Comfort Food》。「Comfort Food」係指「一吃解千愁」的療傷食物——如同在朝九晚五的工作與孜孜矻矻的苦讀之餘,來碗路邊攤的熱湯麵總能溫暖疲倦的心靈,展覽《Comfort Food》也希望以三位藝術家不同的創作風格,共同探討食物之於心靈慰藉的重要。
然而,這並非范喬斯第一次以食物為主題舉辦展覽,早在去(2023)年末,她便舉行首度個展《櫃子裡的華夫格》,展出許多受烘焙啟發的有趣作品——如《脫模》展出烤得金黃、從模具上脫落的瑪德蓮;《奶油》以輕盈透光的布料包裹長方體,看似放大版的奶油;《餅乾》更是剪裁地毯,將其縫製成一千個幸運餅乾⋯⋯各式作品打破材質既有印象,並以刺繡增加視覺層次和觸覺感受,乾淨簡潔的作品卻傳達出對生活無盡的感觸。
藝術之於我
「我其實是誤打誤撞踏上藝術這條路的。」
 
從小就嚴重偏科的她,大學選了不看學科分數的造形藝術系,大一、大二的共同必修包含造型基礎和媒材探索,選修則有油畫、素描和編織等課程。「其實我們那個系滿不一樣的,偏工藝類,比如木雕、石雕、金工,以及編織、陶藝、漆工。」對立體雕塑不太在行的范喬斯選擇了繪畫組,在日與夜的創作中以平塗技法堆疊色塊並調整顏料飽和,重複的塗抹、檢視、塗抹、再檢視令她安心,「我發現我如果只重複、認真專注地做一件事情,就會覺得很開心、很有安全感。」
 
而作為編織與繪畫的結合,刺繡突破平面既定想像的同時也增添立體視覺衝擊,於是范喬斯以繪畫構圖為藍本、針線為經緯,開始透過刺繡具象化內心無法言說的情感——可能是對未來的迷茫,可能是生活的不安。
 
作品之於藝術家而言終究是生活的縮影,這些惴惴不安的情緒也都在范喬斯的作品《我在工作室》一書中得以窺見。當時的她整日被困在工作室的書桌前,旁人的期許和對自己的質問壓得她喘不過氣,不安於室的個性帶著她四處走逛,並拍下那些工作之外的風景。《我在工作室》以棕版顯影印刷,畫面包含咖啡廳、餐廳、電影院、海邊甚或街道;在煩悶的日子裡,短暫的出走讓她稍微放鬆身心。不過,照片旁始終繡著一張棕色的椅子——那是她工作室的座椅。
「這其實是由謊言構成的一本書。我想讓身旁的人安心、覺得我有在認真工作,所以做了這個作品。」想起身四處探尋,同樣的壓力卻如影隨形——她到哪,工作室的那張椅子就跟著她到哪。提到當時的低潮,范喬斯說道,「那時老師問了我一題,他說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帶給世界什麼?很多藝術家的創作其實都是在向內在探索自己的構成,但是對外呢?藝術好像不能只是像日記一樣喃喃自語,我希望創作的意義是什麼?」
 
這個對藝術本質的疑問成為壓垮范喬斯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那之後,她有兩年都做不出作品。
情感的滋味
沒有創作的那段日子碰上疫情肆虐,在全世界都被迫按下暫停鍵的時日,范喬斯的父親帶回了一個烤箱。開始烘焙後她發現,在搓揉麵團和攪拌麵糊的過程中,不斷重複的動作讓她再次體會到創作帶來的安全感,而烘焙與藝術也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些食材對我而言像是不同媒材的延伸,差別只在於它們是可食用的。」
 
藉由這些可食用的媒材,范喬斯的情感和生活得以鬆綁。在法國文豪普魯斯特(Proust)的名著《追憶似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中,剛回到家的普魯斯特品嚐方才浸過瑪德蓮的熱茶,這口茶水帶領他憶起同樣有著瑪德蓮滋味的回憶。而觀看范喬斯的《脫模》時,也不禁被金黃色的瑪德蓮帶入回憶漩渦,「很多觀眾看到這件作品都問我是不是跟《追憶似水年華》有關,我想或許下意識有?但我感興趣的其實是麵糊成型的過程:你給它什麼形狀,它就變成什麼形狀。」
 
不僅著迷於麵糊如水般自由的姿態,更被烤箱溫度升高、麵團逐漸膨起時產生的裂痕所吸引,范喬斯說道,「甜點真的是很大的學問!不同材料在不同狀態下做出,吃起來的口感也會很不一樣。」於是她將創作與食物連結,一件件作品在她手下有了情感的形狀。
 
那段時間,像是為了彌補前兩年的空白一般,范喬斯爆發式地創作了許多作品——《餅乾》以總是烤失敗的幸運餅乾為創作底本,和母親一起用 IKEA 地毯做出了一千個幸運餅乾;以及從吐司模具中發酵、膨脹、繼而溢出,綿軟無比的《發酵比熊》⋯⋯各種烤物以布料和刺繡的型態重生,那些難以言說的情感,霎時間也有了不一樣的滋味。
你聞到了嗎?甜點的香味
因為父親搬回的烤箱而開始烘焙的范喬斯現職為餐廳甜點師,她總能在每日的工作中看到藝術的身影,如此次展出的《蛋糕》便是透過攝影紀錄下蛋糕抹面上的划痕。
而身為甜點師與藝術家,兩個迥異的身份也讓她不斷在日常生活中思索「自己到底是誰」的大哉問,「我一直在思考『身份』這個問題。我想從事藝術創作,但同時又需要有個正職維生,這兩者之間到底該怎麼平衡?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想做的事,但因為生活所需,往往讓我們不得不先暫時放下、或將那個夢想擱置一旁。我還在摸索方向,也不確定自己應該全力投入哪一項;兩件事我都很想做,不過現階段工作佔了我九成精力,而藝術創作只剩下一成——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難以平衡的問題。」
 
范喬斯對於藝術的探問依舊是現在進行式,而當初老師的提問也讓她在作為甜點師的同時持續探詢創作的意義:「我想要做什麼?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的身份是什麼?或者說,我不是什麼?」
人生的探索,未完待續。
文字 / 胡庭箴
圖片來源 / 范喬斯 Amber Fan
攝影 / 王仲平
Continue reading...
訂閱我們的美好生活提案 — 每月編輯部的精選文章 let’s chat! chat!
Nice to meet you!
按下訂閱鍵即代表同意使用者條款與隱私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