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

專訪法國陶藝家 Jacques Monneraud

Profile

專訪法國陶藝家 Jacques Monneraud

凍結時間的陶土藝術
在成為陶藝家前,Jacques Monneraud 在廣告業工作了十二年之久。
一路從平面設計師到廣告公司創意總監,一直是高材生的 Jacques 在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主修平面設計,而後接續在法國圖盧茲大學(University of Toulouse)學習視覺傳達。在畢業後步入職場的十二年間,他曾替無數知名品牌策劃廣告行銷;在高樓層的辦公室中、在燈火通明的會議廳內,每日每夜追趕著他的不是夢想,而是無止盡的電話與討論。漸漸地,他開始厭倦這樣的生活。
 
母親是畫家兼雕塑家、祖父是畫家兼木工、曾祖父是陶藝家,從小 Jacques 就穿梭在家人的工作室中,成堆的藝術書籍與手工藝品填滿了他的童年,他用雙手塗鴉、繪畫、組裝與修理東西⋯⋯。十四歲時,著迷於《魔戒》的 Jacques 曾在祖父的工作室中,以木材復刻了電影裡頭摩瑞亞礦坑(Mines of Moria)的場景。
或許體內始終流淌著的藝術基因讓 Jacques 不甘於被綑綁在辦公室內,他想起小時候與家人在浴室牆上拼貼馬賽克的回憶,對於動手創作的思念與現職的厭倦讓他有了離職的念頭。終於在某一天,像是命運感召一般,Jacques 在社群軟體上看到了一部陶土拉胚的影片,被陶土柔軟的可塑性深深吸引的他當下便報名了陶藝課程。
 
幾週後,他辭掉工作,像小時最喜愛的角色佛羅多一樣,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凍結時間,凝結脆弱
毅然決然離開身處十二年的產業需要勇氣,而轉身投入經驗為零的陶藝創作更要有著無比堅定的決心。對於如此未知的道路,Jacques 說道,「陶藝家這份職業如今在歐洲不是那麼常見,所以我知道這趟旅程會是孤獨的。不過這麼多年以來,我的創意都在為其他品牌付出,如今,我強烈感受到『做自己的品牌』的衝動和渴望。」
 
今(2024)年二月,Jacques 在 Instagram 上發出一組照片,乍看之下是用紙板製成、邊緣連接處留有透明膠帶的瓶器,其實卻是 Jacques 以陶土製作的「Cardboard」系列作品。照片一發出便在社群上快速發酵,許多網友開始好奇「Cardboard」系列創作的過程與靈感來源。談及此,Jacques 分享,「最初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釉,所以在一邊尋找釉料的同時,一邊研究不施釉的陶器會長什麼樣子。有次朋友前來教我製作日式茶壺,並告訴我這些茶壺的內部是沒有上釉的,在那之後我便開始用黏性不同的陶土實驗,想要製作一系列未上釉的作品。」
在誤打誤撞之下,Jacques 發現其中一組「實驗品」的顏色和質地看起來與紙板十分相似,甚至可以以假亂真。當時的他像是發現寶藏一樣,萌生了以陶土仿造紙板的念頭,「我一直都被隨著時間流逝而消亡的事物所吸引,我很喜歡如此『凝結脆弱』的概念。」而身為一個念舊的人,Jacques 認為以陶土模仿、創造不會隨著時間降解的紙板似是對歲月的嘲弄,「我時常被時間和生命所感動,也或許我選擇以陶土如此古老的媒材創作並非全是偶然。」
隨後,Jacques 將製作「Cardboard」系列的短影音放在 Instagram 上,最受歡迎的一部如今已累積超過 25 萬次觀看,也因如此,網路上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討論陶藝的更多可能——這項從新石器時代的黏土器皿開始,一路歷經羅馬時期的大規模生產、工業革命的美學反動,到如今,是結合了現代美學的古老技藝。
 
畢竟關於陶的一切,有那麼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和天馬行空的想像。
一點點的傻勁,不怕失敗的毅力
其中一個故事與網球有關。
 
在四大網球公開賽中,每年夏天舉行的法網以其紅土場地著名,而這些紅土最開始的起源正是砸碎後的陶罐粉末。得知此趣聞的 Jacques 開始思考創作的更多可能:若是以法網菲利普.沙特里中央球場(Philippe-Chatrier Court)的紅土為材料製作冠軍獎杯,豈不是倒轉時光的最佳示範?
不過這個想法雖創意與意義兼具,但法網的紅土可不是人人都可隨意取得的;要想說服法網團隊,需要的不只是行銷說詞,更要有作品佐證。Jacques 分享,「為了讓法網賽事總監 Amélie Mauresmo 看到我的決心和毅力,我先製作了法網女子單打的冠軍獎盃(Suzanne-Lenglen Trophy)原型給她看。幾個月後,他們寄給我好幾公斤的紅土,我才正式開始了此項計畫。」
然而,拿到材料只是挑戰的開始,Jacques 製作時發現自己完全低估了作品的複雜程度,每次疲倦氣餒時只能靠著「現在放棄已經太晚了」的意念支撐。這項龐大的工程從開始到結束一共耗時一年五個月,歷經數十次的窯燒測試,而為了精準打造每個細節,Jacques 更以木材特製專屬工具——除了獎盃上裝飾的 20 片藤蔓葉片和 220 顆葡萄果實外,連兩隻天鵝形握把上的羽毛都完美復刻。如此考驗的不只是細心和耐心,更多的是不怕失敗的毅力,「每一次的窯燒都讓我膽戰心驚,我完全不知道它是否能夠完好無損地從窯裡出來。」終於在經歷 400 個小時的努力後,這個以法網球場紅土打造的獎盃正式完工,而完整紀錄製作過程的短影音在 Instagram 上至今已有將近400萬觀看次數。
 
正如 Jacques 在該篇貼文中提到的,每個想法都是從那一點點的傻勁(foolishness)開始的。
30% 的技術,70% 的行銷
除了這兩件令人驚艷的作品外,Jacques 也喜歡從日常物件中汲取靈感並轉化為藝術作品,比如以陶土仿造的肥皂水罐(hydro alcohol gel bottle)便是如此;他擅於將媒材的對比展現到極致,揉捏出創意的無限可能。
不過看完 Jacques 對於生活的種種奇思妙想後,讓人不禁好奇他是否有什麼特別的靈感小撇步?「首先,我想除非你跟我弟弟一樣是一個在南蘇丹行醫、對抗飢荒和貧苦的醫生外,我想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沒有你想得那麼難。」他幽默答道,「很多人都會扼殺自己的想法,這就像是將金絲雀囚禁於鳥籠一般讓我難過,因此我從來不會限制自己的想像力。」
 
對於想法的誕生,Jacques 總會時刻問自己:「我會想要觀看、觸碰、閱讀什麼?有什麼是我想分享的酷東西?什麼事情會讓我微笑?假如我對陶藝沒興趣,什麼樣的作品會讓我愛上它?」將自身放在觀者的角度思考,在創作藝術的同時不設限靈感的走向;或許正是如此,Jacques 充滿創意的想法與擅於說故事的能力讓他在眾人腦海中留下一個又一個深刻的印象,「我想現在當陶藝家的要素是 30% 的技術與 70% 的行銷。至於要怎麼說好故事?好的品牌故事是真切又誠實的,既要具備膽試,也要有勇氣加持。」
「重點在於要讓想法自由流動,讓它帶你去到你未曾想過的地方。」Jacques 如是說道,「不過不幸的是我的記憶力非常差,所以我總是在不同的地方做筆記,諸如電腦、手機、筆記本、甚或不知從哪來的廢紙,這些都是我紀錄想法的工具。」
 
從廣告行銷到陶藝創作,Jacques 追求夢想的過程充滿活力、創意與毅力。儘管雙手因拋甩陶土而滿是瘀青、背部因屈身拉胚而痠痛不已,但現在的他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充滿著熱情與期待。
文字 / 胡庭箴
圖片來源 / Jacques Monneraud
Continue reading...
訂閱我們的美好生活提案 — 每月編輯部的精選文章 let’s chat! chat!
Nice to meet you!
按下訂閱鍵即代表同意使用者條款與隱私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