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您來說意義獨特的一次下潛是什麼時候呢?
最近的一次震撼,發生在今年夏天。今年夏天非常熱,海水溫度也很高,珊瑚再度出現大規模白化。白化不代表失去生命,更像是進入加護病房,若後續水溫下降,珊瑚仍有可能恢復原狀。這一次白化規模非常大,並且是全球性的。
海洋保育議題在媒體及社群中的曝光日益增加,您認為這對於海洋環境是否有任何改變呢?
我認為影響是一體兩面的。我們身處網路時代,水下的相機也越來越普及,接觸海洋和學習潛水的人越來越多,學習水下影像的門檻較以往低上許多。我在2015年搬至小琉球,當時潛水店家可能不到10家,現在已經有近百家。當越來越多人接近海洋,就有更多人關心海裡正在發生的事情。
請推薦讀者與海洋有關的一部電影和一本書。為什麼選擇這兩件作品呢?
我非常喜歡紀錄片《我的章魚老師》。主角在南非開普敦福爾斯灣練習自由潛水,以長達近一年的時間每天到海裡親近一隻章魚,但並不打擾它,僅僅將自己視為海中的一份子靜靜與章魚共處,直到後來,章魚主動伸手過來碰了他一下,像是產生了特別的連結。
COOCEAN 主理人 Tina 是從何時開始迷戀戶外運動與海洋的呢?又是何時開始關注海洋永續議題?
從幼稚園開始學游泳後,我就愛上在水中的感覺 — 冰涼舒服,自由自在,在長大後仍持續接觸海洋與戶外活動,不知不覺就越來越愛這片海洋了!
請談談「海廢再生防曬泳裝系列」的發想和製作過程。為什麼選擇以漁網作為製作原料,海廢再利用材質與普通泳衣的性能是否有任何差異,或製作上特別需要留意的地方?
漁網經常被丟棄在海裡,污染海洋又危害生物,我們希望採用漁網回收材料,重新賦予海廢使用價值,並幫助清除海底漁網。「海廢再生防曬泳裝系列」開發與製作過程並不容易,材料取得的管道有限,且環保材料不像石化原料結構穩定,每一批布料都需要更嚴格的把關,檢驗符合標準才能進一步生產製作,也使成本居高不下。
COOCEAN曾提到「環保議題很龐大,我們能做的相對有限」,Tina 認為人們如何在日常中落實海洋保育?
日常生活可以透過小小的改變和行動,積少成多、保護我們所愛的一切,以下六項是我認為較容易開始執行的小提案:
請談談您與海洋的際遇,和開始接觸潛水的心路歷程。在水中一片安靜的時候,通常心裡都在想些什麼呢?
與海的初遇是在澳洲,雪梨近郊有許多漂亮的海岸,只要閒暇時,人們就會向海邊去。當時幾乎所有澳洲朋友都能輕鬆地海泳,而我卻無法參與所有邀約,這才意識到自己雖然成長在四面環海的台灣,對海洋仍帶有無知和恐懼。於是結束澳洲生活後,我去了一趟小琉球,開始接觸自由潛水,至今已有5年時間。
是否存在最喜歡的一片海岸和最喜歡的海中生物?
雖然到過許多地方,想著這題,最後仍想到了家。台南的漁光島沿岸是我最喜歡的一片海,它與台南市區有著剛剛好的距離,即便不下水,我也會每天去聞聞海的味道,看看每一天的浪花。此外,我很喜歡中大型魚類,特別是鯨鯊和海豚,牠們悠遊的姿態實在非常溫柔。
平時會透過什麼方法,來保護海洋生態呢?
在日常中我會有意識的落實垃圾減量,像是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飲料杯;去海邊時會隨身帶小袋子,在離開時順手撿拾垃圾,也會不使用防曬乳來保護海洋。